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2008.09.21 風櫃嘴.北海岸.巴拉卡之旅

9.21



上周台北刮颱風, 沒機會出去騎長途的.
前兩天, 朋友說: 在別人網誌上看到人家PO有一段路線, 可以試看看.

早上6點50分故宮前出發, 過楓林橋, 開始往上坡爬; 我已經很久沒有正騎上風櫃嘴,
今天早上起床, 感覺狀況很差, 一路上, 雖然沒有很喘, 但回轉速始終拉不起來.
這樣, 光是從楓林橋到風櫃嘴, 我用了38分鐘. 當然, 想到後面的路, 有保留體力.
喝口水, 開始往萬里溜下, 兩周前我們走P字道的路, 能夠不下到萬里延濱海走隧道;
不過, 同樣的在轉向另一個小山坡, 碰到了高強度的上坡, 只能起身抽車...
抽車的同時, 心裡面想, 心臟絕對不能爆表, 否則一切都完了...還好, 沒爆...
不過....沒多久, 旁邊的民宅突然衝出一條狗...哇勒!!! 抽車快溜阿!!! 這次爆了!!!

騎到金山的7-11, 吃早餐去...大亨堡, 果汁; 據說有人還可以K掉一個大國民便當,
從金山的7-11出發是9.30左右.
金山到石門那段是最好騎的, 只要兩三台公路車跟著, 可以擋掉不少風阻, 還可以
高速巡航!!! 石門過後, 就開始進入上上下下的山坡! 秋老虎的威力真不容小觀,
體力慢慢的流失, 水也開始不夠了!!! 到了三芝進市區, 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便利
商店補充水; 真正開始的痛苦, 由此開始.
三芝到北新莊這一段"只"有8Km, 高度400M, 了不起就一個中社的高度, 頂著大
太陽爬坡, 果然累人, 體力流失迅速!!!有的坡竟然還要抽車才可以.
Colnago MXL真的是一部戰駒, 當你體力充沛時, 能夠充份反應他的優點; 但是,
這時後, 連回轉速都拉不起來, 更別說體力是毫不留情的被榨乾.
撐了許久, 來到北新莊巴拉卡入口. 休息了一大段時間....11:50開始往上爬.
巴拉卡公路沿路有樹蔭, 溫度沒有之前那麼高, 這時體力已經所剩無幾的我,
只能踩踩踩, 從沒在巴拉卡下車的我, 這時也下車了!!!
大約一個小時, 騎完了10Km到達二子坪, 基本上, 路程大致已經結束, 只剩下坡.
一路上滑到陽明山腳下, 接近下午兩點...結束這段操的半死的路程.

隔天早上, 我朋友說...看錯了人家的Blog:
人家是這樣寫的...

故宮-風櫃嘴-萬里-金山-淡水-紅樹林
紅樹林-北新莊-巴拉卡-陽明山-天母

分成兩段的路程.

我們一天就搞定了, 真操!!!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做人真難!!!

剛剛被Each幹橋...說我汙蔑他.
說他是敗家王, 其實想一想,
他平常是不太亂花錢, 嚴格來說,
不算太敗家..
但是, 我本來騎我的FUJI Team Pro
RB好好的, 沒事就在洗我說鋼管車
有多好, Colnago有多棒!!! 然後帶我去
K3那編輪框等....
這樣來說...似忽敗家王的名號他也
當之無愧了!!!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080517 2P逆騎.

從來沒想過我也做的到, 今天............


路程: 故宮-楓林橋-風櫃嘴-萬里-金山-陽金-小油坑-東吳大學
里程: 70Km
總爬升高度: about 1500m

早上四點半起床, 五點集合. 這趟行程可以說是我騎車以來最操的一趟,
5/1跟朋友拿RB去騎巴拉卡, 雖然有操到, 不過總爬升高度還沒這趟硬.

我的車原車設定, 所以是標準大盤和飛輪.
2008 FUJI Team Pro, Frame是C4 Carbon, 搭配Shimano ULTEGRA變速
&煞車, 輪組是這部車的弱點, FUJI給的輪組不是很好;但是想到我還有另外
一部COLNAGO, 所以就懶的換了.

到了萬里國小, 跟車友一起拍照.
接下來就是去金山7-11吃早餐囉!!

從金山逆騎陽金, 進陽金公路前會有一段平路+緩坡.
低估緩坡的結果, 讓我們在入口的涼亭就下車休息了!
陽金的回程一路坡還算平緩, 只不過天氣變熱, 開始覺的有點
難騎. 第二的Pit點.
最後死撐活撐的也拼到了小油坑, 後面就全是下坡了!!!


這趟的感言是, 還是改CT盤比較實在點.
長途, 標準盤真累人.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Colonago MXL RB

一月因緣際會找到了這台車, 加上阿豆腐的三吋不爛舌幫忙下,
入手我第一台鋼管RB.
個人喜好跟目前的狀況有點不同, 所以, 先把輪框換了.
Ambrosio是營造古典味RB的好選擇.
再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 被敗家王Each帶進手編輪的世界,
Campy Record花鼓, DT Revolution鋼絲外加一個多月的等待.
車子, 請某店家幫我重新整理, 只換了個龍頭.
不過, 搞了半年才弄好; 還好我還有一台FUJI RB
可以頂著先.

剛出關的第一張圖, 車子剛弄好, 迫不及待低隔天就來趟陽金之旅.
該天牽沒多久, 很多配備都來不及買. 水壺是用以前的, 現在已經
找了可以搭配的.
經過了幾次的騎乘後, 之前擔心的問題果然發生了.
53cm的車架果然不適合我; 這又得歸功於敗家王Each
"好心"的將他55cm MXL借我體驗.
終於確定了一件事....我要換車架!!!

後續....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97/01/12 桃園五酒桶山+羊稠坑之行

97/01/12 桃園五酒桶山+羊稠坑之行

上周日的五指山牽車之旅後, 本周有較為輕鬆的行程.

這次, 我有新的配件加入我們. Garmin 60Csx, 這台GPS

可以說是目前GPS, 定位於戶外越野用機型, 除了導

, 還可以紀錄軌跡, 只不過, 台灣山岳的等高線圖&

山區地圖需要另外購買, 又得額外增加一筆費用.

故事就是從這五個酒桶和這群人開始的. 五酒桶山算是

輕度越野的路程, 只要體能夠, 上坡不成問題! 到了山頂

眺望整個桃園市區,景色真漂亮!

跑累了, 又耍賴躺在地上休息了!!!
這張是兄弟車一起合照. 兩台CC Travel都是M車架,
不過他的乳白色確實比較顯眼!
連框都是白色的, 讓人看了都會流口水.
難得一見的Santa Curtz車, 也出現在這邊!!!
爬了累得半死, 終於上到五酒桶山的高點. 接下來就要跑
高速下坡了. 高速下坡林道是五酒桶山的精華所在.路上
石頭雖然多, 不過還是能夠以高速俯衝下山. 真爽!!!
羊稠坑的入口, 從五酒桶山下來後, 得爬一段不算短的山路,
坡度不下於風櫃嘴, 連我都下來牽車. 終於來到羊稠步道的
入口!
路標!!! 羊稠步道是沿著堎線走, 上上下下的坡路, 登山客
頗多, 所以速度不能太快, 當然以禮讓登山客為先!
進入沒多久, 一位車友的車子後變撞斷, 其他車友熱心的幫
忙做簡易的維修.
趁這時候, 玩起排排倒! 還蠻不錯的!
重點來了!羊稠坑屬於中度Offroad等級, 精采之處除了有
一堆會讓你手抖到不行的樓梯外, 後半段的高落差也是
精采的地方!
再補一張從上往下拍的照片, 這樣會不會很陡??
有穿護具, 就給他騎下去啦!!!
朋友剛好被抓包!!牽車是美德!!!
這次旅程的軌跡圖! 我還不大會用這台Garmin.

整個旅程大約是一個上午就完成, 玩得很High!
Offroad會讓人上癮; 爬山辛苦, 下山更辛苦.玩的
High是一定要的!
期待下週的新竹羅山林道!!!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OMEGA Constellation 1964

我喜歡老錶.
這隻手錶是在德國eBay上看到, 千辛萬苦買來的!
1964 OMEGA Constellation 18K Solid Gold.
OMEGA的Constellation天文台系列, 是該品牌的常青樹.
機心經過認證, 所以打上Chronometer. 再以18K Gold打造,
在現在充斥著高價鑚表的市場中, 更顯的他獨特的味道.
這隻錶最特別的地方是他的錶帶是蛇紋! 60年代蛇紋K金算
是很Popular. 現代很多人覺得很俗氣, 坦白說我也覺得俗又
有力, 不過這是反映當時的流行. 這隻錶帶似乎有經過特別
保存, 沒有一般K金帶戴久了錶帶會開掉的問題.
錶扣的特別照, 連錶扣都是18K金, 而且印字相當完整, 沒有
Re-Mark過.
另一角度的拍攝, 呈現出不同的風格. 相當的漂亮!!!

07年3月瑞士舉行第一次OMEGA古董錶拍賣, 成交
的狀況出奇的好; 瞬間, eBay上的18K白黃金錶款全都
沒了! 這隻錶算是運氣好被我標到手.

OMEGA的錶有它特殊的氣質, 就有如文人雅士般,
不強調奢華.
夜深人靜時, 靜靜欣賞它的美, 很享受!

老錶在於精細的做工, 50年代以前, 工具不甚發達,
老師傅只能慢慢的以精細的工夫做出錶盤, 甚至
同款錶的錶盤還可能長的不大一樣!

過幾天我再將我的1948 OMEGA百週年紀念錶PO
出來!

NICOLAI CC Travel

11月, 經由朋友的資訊, 知道德國有家Bike品牌-NICOLAI.....

這陣子, 有想要玩點不一樣的Bike, Offroad.
35歲的我現在不玩, 以後大概也沒這個骨頭玩了.Offfroad的車種品牌很
多, 經由朋友的資訊, 知道德國有家Bike品牌-Nicolai.

Who is Nicolai???
說穿了, 他是一個人的姓. Mr. Nicolai創了這家小車廠, 一年生產不到
2000隻車架,但是確以最高品質的航太鋁, 卓越的焊工技術來製作車架,
而每台Nicolai出廠之前,一定經由Mr. Nicolai親自把關確認品質後, 方可
放行.
在總代理鈦美的介紹下, NICOLAI的車型涵蓋了Hard Tail, XC, AM , DH
等, 可謂是為了Offroad而生, 除了部份車型外, 再賦予賽道五年車架保
固;考量到一般的實用性&兼具基本的Offroad, 我選擇了Helius
C.C. Travel車款, 這款車的定位可以玩XC&AM,更特別的是, 他是Nicolai
車系中唯一可以摺疊的車架.

之一: 車架的誕生



- Frame
漫長的等待, 車架終於來了!!!
Nicolai可以接受Customized的服務, 所以我訂了大理石的粉體圖裝, FOX
前叉是我臨時加上去的,後來也是變為我車上目前使用的前叉.

摸到車身, 才是感動的開始!!! 大理石粉體圖裝, 是由三種不同顏色的材
料,經由不同的溫度做調配烤出來地, 摸起來確實有顆粒的感覺. 由於厚
重的烤漆把特殊的魚鱗焊掩蓋了不少; 不過, 確實真的讓人感動, 友人形
容此車架有如石頭雕刻出來! 似乎也不為過.沒想到BIKE FRAME也可以
玩粉體烤漆!

- Ronloff 14內變

上文提到CCT是可以摺疊的車款, 要讓它摺疊方便, Ronloff內變扮演著
關鍵的腳色.
剛開始會有所懷疑, 只有14段變速, 如何能夠比的上現在時下的27段
變速?? 下面的圖說明了一切.
這是14內變與目前27段變速的比較圖. 各位車友都知道, 27段變速
並不一定可以完全用上, Ronloff將所有的變速Range分成14段, 雖
然可以變換的檔位少了, 卻不需要擔心前大盤&後飛輪齒比的搭配
問題.
再者, 當要把這台車折疊起來, 後輪一定得拆卸, 使用Ronloff內變可
以方便拆卸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特點是, 內變的清理非常好處理,
只需要用水沖一沖擦乾即可, 相當符合我不愛動手的懶惰個性.
操作Ronloff變速有一個特點, 他的結構類似汽車的變速箱, 等於是
換檔間必須鬆開油門一樣; 當你用轉動轉把變速, 就得稍微停止踩踏!
另外, 這個內變速是有磨合期的, 等於是越踩越順!

- Magura Marta Gold 煞車

金色的煞車搭配大理石車身, 真的是相當的吉賣! Magura在市場上
不多見, 這是我選擇的理由之一.
先貼一張煞車, 前叉&後避震裝上去的照片.
前叉是朋友幫忙購買的FOX TALAS RLC 32 100 - 140行程可調
, 算是很不錯的前叉.
後避震是DT SWISS可鎖定&軟硬可調.

- 組裝完成
廢話了那麼多, 先PO一張被拉去中福宮開苞的照片, 第一次出門就
被主人丟在地上! 是怎樣?? 誰叫Nicolai是愛打滾的小孩!!!
補上一張坐館附近的近照, 車身的顏色在陽光下似乎更清楚! 忘了
說, 金色那個快拆是HOPE, 請朋友從ebay上買過來!
全車照在中福宮拍的, 個人對於這車子的感覺是, 車身線條很簡潔!
在林道中又可以很輕巧, 這部份達到了我當初的預期.

三台Nicolai Bike排排站, 這是出發前的照片.
出發後呢??
全部躺平變成大鍋炒!
Offroad車好是沒用的, 人的能量決定車的力量!!!

待續!!!